一封辞职信引发的思考:尊敬老师,才不会输了孩子
发布时间2018-06-27 21:49:45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次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6月6日  作者:刘小磊

 

日前,河南驻马店西平县一位小学老师的辞职信刷屏了朋友圈。缘由是这位老师把学生在校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了家长群里,引发了部分家长的不满。

老师在信中说,“没有考虑到个别差生和家长的感受及自尊,给个别家长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家长声称要我去登门道歉,如若不然就把我告到教体局。我很惶恐,深感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不能胜任班主任的工作,故申请辞去。”

这封信在网上传播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相当一部分网友同情和支持这位老师,很多人都关心这位教师的情绪状态和最终去向。

据河南省教育厅官微消息,西平县教体局6月4日发布相关说明,指出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老师与家长进行了充分沟通。目前,这名老师正常上班工作,学生照常上课学习,家长也表示对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看上去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但该事件所折射出的家校关系等问题依然值得深思。

说起来,现在很多父母一遇到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不淡定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长们好像一下子“觉醒”了,会因为一点小事为自己孩子跟老师“据理力争”,生怕自己孩子吃亏。老师们犹如“惊弓之鸟”,连正常的批评教育孩子都是“谨慎再谨慎”。但话又说回来,教育孩子的路上,家长不和老师并肩,又能相信谁呢?希望此文能引发大家反思。

一、不淡定的父母

最初看到这则消息时,作为一名家长的我立即有了代入感。因为,最近我恰好也经历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上个月,女儿所在幼儿园班级群里,老师发布了一组照片:孩子们手拿着奖状对着镜头灿烂地笑,奖状上写着“XXX小朋友,你在亲子数学玩具活动中获奖”。

我看完所有照片,没有女儿,脸一下就红了。因为我知道,责任在我。

很早以前,老师就在班级群发布了“大手牵小手,一起来做亲子数学玩具”的通知,我和她妈妈看见了,也没太当回事,正好那段时间我们工作上都很忙,直到最后一天早上都未能帮孩子制作一个玩具。

看到照片的一瞬,我心里涌现出了无尽的悔恨和设想:假如我当初认真对待此事,假如我周末不睡懒觉多陪陪孩子,假如我在忙工作之余也能想到帮孩子做做手工……坐在台下的女儿可能心里也在想,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奖状,我没有。想到她失落的表情,我的懊悔更加深了一层。

我在心里暗暗地下决心:下次一定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亲子作业,一定保质保量按时上交。

但我压根没觉得老师不应该在群里发其他小朋友获奖的照片,压根儿没有。

我也担心这件事是否给不到4岁的女儿心理造成什么阴影,虽然她很快就从其他游戏中找到了快乐;即使有心理阴影我也认,谁让她摊上我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爹啊!

二、现在的家长好像一下子都“觉醒”了

我的父亲退休前是一名乡村教师,他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严厉。

他上课不苟言笑,要是有学生回答不上问题,立即一道冷冷地眼光就射过去了,吓得学生大气不敢出一声;如果遇上屡教不改的,他会用一块竹尺打学生手掌心,名曰“笋子炒肉”,边打边说:我今天打了你,明天你“妈老汉”(爸妈)还要来感谢我!

 

他信奉“黄荆条子出好人”的农村谚语,也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古训深信不疑,对学生如此,对自家孩子也一视同仁。

从小学到初中,我如果一门功课考试低于90分,直接吓得不敢回家。有一次,数学成绩跌破了历史记录80分,父亲罚我跪了两个小时的独板凳。

就是这样严厉到小孩子听到他名字都要绕着走的父亲,每年春节,却总会迎来不少学生登门拜访,他们聊起过去读书的事,脸上满是幸福的神情,父亲这时也少有地露出了笑容。送走这些学生后,他就会对旁边人介绍一句:这个XXX,我当年差点没把他手心打烂……;那个XXX,经常被我留在教室补作业,天黑都回不去……;还有XXX,耳朵根子都被我拧红了……

后来,我读了大学回家,问及父亲现在还怎么教育学生,还敢动手不?他连忙摇手:不敢了不敢了,现在谁还敢打学生哦!母亲在一旁补充道:学校有位跟爸差不多年纪的老师,因为对学生动手狠了点,家长闹到学校,最后赔了1万多块钱才了事。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慢慢发现,人们对教师的看法变了,变得不再那么“尊敬”老师了,教师也不再那么“神圣”了。

人们似乎一下就“觉醒”了许多,有关指责教师方法不对、“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报道越来越多地在媒体上出现。

三、越来越多的教师面对犯错的学生不敢管、不想管

不可否认,家长的“觉醒”和对教育越来越深度地参与,确实让教师队伍得到了净化:一些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行为被纠正;一些有损师德师风的教师被处罚;一些违法违纪的“害群之马”被清除……

但与此同时,在部分媒体的渲染和推波助澜下,人们对教育和教师的评价却越来越偏颇:偶发的“体罚”或师生冲突被放大成为整个教师队伍的行为;极个别教师违法乱纪被上纲上线到整个教师群体都“烂”了;甚至,很多社会问题,也会被归咎为整个教育行业出了问题……

就是在这种舆论的喧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面对犯错的学生不敢管、不想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遇上一个蛮不讲理、动不动就要“上教育局告你”的家长,老师们更是心灰意冷,心生去意。

微薄的待遇、无限的责任,再加上一些家长的不理解、不配合,加剧了教师队伍优秀人才的流失;反过来,优秀教师留不住,又进一步加深家长对整个教育和教师队伍的误解。如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特别在一些城区学校,一些家长的学历比老师高,家境比老师好,不自觉地就看不起教小学的老师,甚至经常当着孩子面数落老师的不是。潜移默化中,孩子也会对老师的榜样作用产生抵触,排斥老师的教育行为。

还有一类家长,总以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老师,把教育看做一种商业服务行业,把自己当成了“上帝,我把孩子了送到学校,老师就应该给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孩子调皮、犯了错,那是你老师没给我教好……

你很难想象,当某一天,这些家庭的孩子犯了错、惹了祸,家长会反省这是自己对待老师的态度影响了孩子,是自己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那些动不动就指责老师、越来越不信任老师的家长们,请问你又为构筑家校信任的桥梁贡献了什么?

四、相信老师,你的孩子才会更好

回过头来看发生在西平县的这个事件,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发布学生的默写情况的做法确实欠妥,因为这会让那些成绩好的家长和学生感到脸上有光,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和家长,会因此感到很没面子。

但这也并不是什么大错,家长没必要因此上纲上线,要求老师登门给学生道歉,还威胁要“告到教育局”,完全可以通过私下沟通的方式,把此事化解掉。

而从这位老师后来发给家长群的致歉信中可以看到,她每周一、三、五每天六节课,周二、四每天五节课,剩余时间要改作业,大字、小字、作文、读写训练,写语文、科学、体育、音乐、品德、英语各科教案……如此密不透风的工作表,很难不为这位教师叫屈:老师都这么辛苦了,还惦记着提高孩子的成绩;这么尽心负责的老师,不更应点赞吗?

事后,这位老师向媒体发的公开信再次印证了她是一名坦荡宽容、处事成熟、值得家长信赖的好老师:她承认自己一时沟通不畅、情绪失控,并深表歉意;第二天,她就正常回校工作,并承诺会像以前一样关心、爱护每个孩子,改进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所以,年轻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老师和你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老师的愿望和你一样,就是希望把班上的学生、你的孩子培养成为有健全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真的存在分歧的话,那一定是方式方法的问题。

家长关注学生在校的成长,积极参与家校互动,这本是好事,有利于推动家庭和学校相向而行。但另一方面,家校也应该有一个适当的角色定位,学校不能把学校的责任推给家长,家长也不能把家长的职责转嫁给学校。

家长要多听听教师的建议、多配合教师的要求。教师是专业人员,具有相对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长可能具有一些教育经验,但不一定具有教育理性。再者,家长面对的往往是孩子个体,而教师面对的则是孩子群体。家长多配合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必要的。

此外,家长要尊重自己孩子的教师,全社会尊师重道才会蔚然成风。家长如果连自家孩子的老师都不尊重,让老师“惶恐”不安,如何让教师挺拔脊梁,一个脊梁不能挺拔的教师又如何挺拔起孩子的脊梁。尊师重道,不能停留在直观认识或者口号层面,要从尊重自家孩子的老师做起。

最后,在家校沟通方面,教师也应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谨言慎行、行为示范。教育无小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尽量平等谦和地尊重学生,理解、信任学生家长,在和谐的情境中,实现“共育成人”的教育期待。

 

责任编辑:张国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