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顶岗实习”能不能“更新”农村师资
发布时间2015-01-07 17:42:03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次

媒体报道:“顶岗实习”能不能“更新”农村师资

 

 

 

“光明视点”记者 张国圣  通讯员 邓香蓉 刘勇 黄茜
本期策划  夏桂廉 徐可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004年4月16日 

  本期提示:怎样才能使一些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西南师范大学以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作为师范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以一年为周期,不断派遣师范生前往当地顶岗实习,使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获得了持续的、较高水准的师资补充。顶

 
岗实习既是高校师范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

  一份《关于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中推进“更新工程”的建议》,近期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建议的起草者、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诗亚教授,随后又会同课题组成员制定并向教育部提交了《高师教育实习“改制”与农村师资“更新”一体化工程建设方案》。

  记者就建议与方案的内容与重庆市另外几所高校的负责人、普通教师进行了交流。多数人都对这一设想赞不绝口,称其为“开创性的工作”。

  方案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够推行?会不会真的那么有效?

“小松鼠”计划

  2002年,张诗亚提出这样的设想 将高校师范类大学生的实习期延长到5个月,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分批赴贫困地区的乡村中学顶岗实习,一个学期一批,即“小松树”计划。

  同年2月,从西南师大教科院在校生中筛选出来的首批10名志愿者,赴重庆市国贫县奉节的九里、冯坪、太和等教育条件最差的山区初级中学。此后,学校又按计划派出了4批共40人,在当地产生很大反响,“西师大学生教师”也成了极富号召力的品牌。当地政府和更多的乡村中学,都一再希望西南师大将“顶岗实习”坚持下去,并逐步扩大规模。

  张诗亚认为,“小松树”计划的初步成功,在于使贫困乡村的基础教育与高校师范教育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了。从农村基础教育来看,高素质师资奇缺,已经成为最大的发展障碍。2002年,九里中学共有8个班,但只有12位任课教师。学历最高者为一名拿到函授专科文凭的初三物理老师。由于人手紧缺,冯坪中学的教师,平均一个星期要上24节课。而在奉节全县,合格的乡村教师缺口达数百人。

  与此同时,师范院校的教学实习受到多方冲击,已经严重弱化。师范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教学实习是师范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在的教学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与求职时间冲突。为了便于联系用人单位,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倾向于寻找城市重点中学作实习点。这些重点中学本身师资力量较强,又担心实习生冲击其教学秩序,并不乐意接收。结果,教学实习往往被压缩到两个月以内,有些甚至是一个班去同一所学校,每个人只有一两节课的实习时间。

  将高校充裕的“实习资源”,调配给师资奇缺的贫困地区乡村基础教育,正是“小松鼠”计划的初衷。

别出心裁的“更新工程”

  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其师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办教师或代课教师;二是师范类毕业生。前者不能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后者虽然近年来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普遍存在要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张诗亚是一位长期关注农村教育的教育专家。他说,通过提高物质待遇,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投身农村基础教育,长远看是必要而且可行的。但短时期内,要动员大批高校学生扎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是不现实的。不仅如此,当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外流的趋势,一时也难以扭转。

  如何才能使这些地方拥有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小松鼠”计划提供了“以流动促稳定”的新思路。即以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作为师范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以一年为周期,不断派遣师范生前往实习。虽然前来实习的在校大学生每一批都不同,但由于他们任课时间相对固定 一个学期或者一年 、实习人数相对固定,实际上是以循环更新的方式,使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获得了持续的、较高水准的师资补充。这比动员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去贫困地区的乡村中学,显然要容易得多。

  有了高校教学实习提供的师资保障,一些很难吸引优秀教师的乡村中小学,可以不要求教师全部满编,而把空编节余的财力用于提高少数骨干教师的待遇和素质上,从而减少本土人才的流失。这些人既是乡村学校的中坚,也是实习生的主要指导教师。

  张诗亚算了这样一笔账 近几年全国各类高校每年招收师范生总数近百万。如果这些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参加“顶岗实习”,意味着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能够在短期内拥有近百万高学历的师资力量。可以预期,这些地区的农村教育将因此突飞猛进。

“一体化”寻求体制支撑

  “小松鼠”计划只是西南师大一个规模和影响都较为有限的探索,推行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师范类大学生实习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学校得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补贴。西南师大此前的标准是每人每月200元,标准不高,但参加的学生多了,对学校仍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在相对封闭的乡村实习,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光靠奉献精神,恐怕难以持久。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西南师大教科院仍然认为这一模式极具推广价值。西南师大对此也大力扶持,并决定将每年推免硕士名额的一半,用于志愿参加顶岗实习的优秀在校生。

  全社会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并形成了选派讲师团、各行业支教等多种辅助性的帮教模式。这些帮教形式都带有临时性和非制度性的特点,实践证明,它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短缺的问题。

  张诗亚认为,顶岗实习既是高校师范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但要真正实现高师教育实习“改制”与农村师资“更新”一体化,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将顶岗实习延长到一年,同时为优秀的实习生提供本——硕连读的机会,解决师范院校本科学生到贫困地区乡村顶岗实习一年后的出路问题。即使这些实习生都没有回到实习地,仍然可以实现双赢 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拥有了一支既流动又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他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也将因此提高。

  高师教育实习“改制”和农村师资“更新”,涉及农村基础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虽然在本质上应该紧密相关,但长期以来实际上是“两张皮”。要实现“改制”和“更新”一体化,首先必须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预先作出一体化的统筹安排。

  张诗亚的建议和西南师大的方案,最终能否付诸实施尚不得而知。但正如他们在教育界的同行所说,这样的实践和思路,都是极具开创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