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工作站之民族村
发布时间2014-05-10 00:36:03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次

民族村    

①、自然地理

民族村位于重庆秀山自治县梅江镇境内,国道304线北侧,西距秀山县城30余公里,东距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约20公里。全村总户数310户、总人口1473人。全村耕地面积666.64亩,其中旱地约占60%,水田占40%,是一个以传统农耕为主要生计类型的村落。从自然地理看,该村位于武陵山区,以中低山为主,境内最高峰(猴子山)海拔700米。境内有南北走向小河流经全村,村寨布局也沿河流走向呈南北分布,自北而南在河谷及山腰地带分布花香、油坊、大坪、南坪、枫香坪、中心、金珠、龙家、田家、民族等10个自然寨。

 

 

②、历史沿革

秀山苗寨历史源远流长,元朝时期由江西迁入,距今大约70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设民族村,属四川省秀山县,1997年重庆直辖后属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晏龙乡,2001年撤区并镇后属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镇。是重庆市规模最大的苗寨,唯一保留苗族语言比较完整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重庆仅有的保留双语教学两个地方之一。该点位于渝、湘、黔、结合部,历史上不同族群的文化接触频繁,文化的交融性强,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变迁有很高价值。

今秀山县境,商周时期属巴国地,春秋时期属于巴国南疆之域。乾隆元年(1736年)割酉阳东南境石堤、宋农、晚森等土司据地,始置秀山县(县治今三合场乡),初隶黔彭厅,寻废厅改隶四川省川东道酉阳直隶州,并于石堤设立巡检署,结束了秀山地区的土司建制。 
  民国初,秀山县隶属川东道,民国2年(1913年),改石堤巡检署为分县。民国23年,于县境所建黔东苏区辖县境内清溪、龙凤、高秀、峻岭、钟灵、兰桥、九江、梅江、兴隆、雅江、平马、大板、永兴、里仁、保安、地坝(今莲花一带)、膏田、石堤等乡。同时,建立了枷档河(今属塘坳乡)、坝芒(今属峻岭乡)、巴盘(今属三合场乡)三个乡苏维埃政权。民国24年,秀山县隶属于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28年,川康建设期成会提出以川、黔、湘、鄂4省边区48个县设置青江省,以秀山县城为省会的方案,并完成了法定审批手续,且已实施了建省的第一步工作,派驻了军队,修建了飞机场,后因内战而停止。民国384月,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保安司令密电通知,为对付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和西南,以秀山、酉阳、黔江、彭水4县,建立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 
  1949117日,秀山解放。是月20日,建立了秀山县人民政府,隶西南区川东行政公署区涪陵专员公署。1950123日,涪陵专区所辖之秀山、酉阳、黔江3县别置川东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酉阳县城。秀山县随隶酉阳专署。195295日,撤销酉阳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复并入涪陵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秀山县亦改隶之。198344日,建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未变,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中和镇,仍隶属涪陵地区专员公署。 
  19885月,经国务院批准,置黔江地区,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改隶黔江地区。19973月,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随黔江地区改隶重庆市。2001年,撤黔江开发区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隶属重庆市直管。

③、民族文化

()、秀山苗寨的村落

生活在渝东南的秀山苗寨人的村寨,大多依山而建,多为木质结构,吊脚楼式的干栏建筑。干栏式民居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做客厅或堆放各种“家什”,后面关牲口,堆放柴草,装舂米用的脚碓和石磨,两旁偏屋则用于煮食、贮藏粮食。房屋大多是54挂,也有711挂的,当然这些都是人口较多人家居住的。近二十多年,这种木楼建筑已有所改变,现相当部份苗寨人的住宅与附近汉人的平房一样。

(二)、独树一帜的苗家风俗

秀山苗寨是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苗寨居住着苗、汉、土家等多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364人,以石、吴、麻、龙四姓为主的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3%。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共同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孕育了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苗寨人能歌善舞,民风古朴典雅,婚嫁习俗更是独树一帜。

秀山苗寨的婚嫁大都集中在冬天举行。因为入冬以后,苗寨就进入了农闲休整时期,大家都有空闲,不至于耽误农时。在苗寨如果男方看中了女方的姑娘,就会请“红叶大人”(媒人)带上一块猪肉前去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家收下了“红叶大人”背来的猪肉,那就表示女方家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如果女方家不收背来的猪肉,那就表示女方家父母不同意这门亲事。“红叶大人”都是些能说善辩之人,富有社会经验,既懂礼貌,又能揣摸女方家父母的心理,迎合姑娘的要求。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感情联络。如果女方最终同意结婚,男方家就要找“阴阳先生”选一个“黄道吉日”并请“红叶大人”通知女方家父母,随后女方家父母便请自家的亲戚和家族。秀山苗寨婚俗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不哭嫁,不兴“花檐酒”。在姑娘出嫁的当天早晨,亲戚、家族不分男女便带上礼物前来,吃罢早饭,便随姑娘到男方家,这叫“送亲”。送亲队伍少则几十人,多则一两百人。

秀山苗寨婚俗的另一个不同之处便是:举行婚礼后,当晚新郎和新娘不同房,与送亲的男男女女唱唱山歌,拉拉家常,表示对新婚男女的庆贺。等第二天,送亲队伍回家后,新郎、新娘才正式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三)、别具特色的苗族服饰

秀山苗寨服饰也极具浓厚的民族特色,花边布扣,古色古香,给予人们深刻的印象。

自元朝秀山苗寨的先民从江西迁入,700多年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对襟衣,大裤脚,包帕子的习惯。

秀山苗寨妇女多穿红色、藏青色或黑色的斜对襟短上衣,外边套上一个镶上银饰的围腰,头上还要包帽子。男子服饰多为蓝黑色对襟衣,大裤脚,衣边绣上各种颜色的花边,包帕子。这包帕子也非常讲究,男的包“人字型”,女的包“螺旋型”。秀山苗寨的男女还很喜欢戴银项圈、银手圈。在秀山苗寨的装饰品中,妇女用于衣服镶边的各种图案的银饰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图案有各种动物、花草、人像,非常好看。

每到节日聚会人们都穿上自己漂亮的传统民族服饰,敲起锣鼓。于是整个苗寨就成为展示服饰的场地,有红色的,黑色的,藏青色的,便组成舞动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