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民族地区教师民族文化素养的四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7-05-25 17:14:42     作者:admin     浏览次数: 次

关于提升民族地区教师民族文化素养的四点建议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陈荟  孙振东

 

[摘要] 尊重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是每位国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一点对于民族地区的教师而言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一是要在师范院校开设相关课程;二是要在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中增加相关内容;三是要在民族地区教师岗前培训中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四是要在民族地区的“国培计划”中融入相关内容。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尊重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是每位国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这一点对于在民族地区任教的教师而言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民族地区的教育中,非当地民族的教师占绝大多数,由于这些非当地民族的教师对于所任教地区民族的风俗文化理解不足,从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对当地民族风俗文化认识上的误解和行为上的冒犯,甚至因此造成了与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和群众间的冲突。这不仅不利于民族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还会引发诸多不和谐的社会因素。

鉴于此,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提升机制,加强民族地区教师民族文化基础知识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素养的提升,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民族地区的文化情境,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此建议:

一、在师范院校开设相关课程

时下,交通工具的多样、出行的便利,使得人口的社会流动性更加频繁,加上网络的流行,进一步增强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碰撞的机率。文化间的碰撞处理的好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处理不好不仅不利于文化自身的发展,还会带来诸多负面的社会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都将从事教师的工作,目前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的教师相对饱和,师范生毕业后的去向多为中西部地区,而这些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的聚居或杂居区,这就意味着,中西部地区的教师一定会面临多元文化的问题。因而,正确看待和处理各民族文化间的关系,应该成为每位师范生必备的基本素养。然而,就目前师范生培养的内容来看,相关知识和基本素养的学习和培养并未被纳入进来。因此,在师范院校增加与多元文化相关的必修课,是培养教师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在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中增加相关内容

    仅仅在师范院校增加相关课程还是不够的,因为即使是非师范院校毕业人员,只要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也可以从事教师工作。鉴于此,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作为非师范院校毕业人员取得教师资格的必经途径,也可以充分加以利用,用来作为教师提升多元文化素养,增强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便是把多元文化理论和我国各民族文化知识纳入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的内容之中,从而充分发挥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在提高教师民族文化素养方面的指导作用。

三、在民族地区教师岗前培训中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

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教师资格认证考试,面对的是全国有意愿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员,但是,我国共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更是繁复多样,因此,仅仅依靠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和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是无法将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庞杂的内容全都纳入进去的。鉴于此,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各地方教育部门在教师入职前的岗前培训。各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的岗前培训,其培训对象都是将在本地区任职的教师,因此,民族地区的教师所面临的民族就具有了针对性,也比较具体,可能就是一个或几个民族。如果将当地各民族的风俗文化知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岗前培训中,并对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就可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师对当地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提升民族地区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从而弥补师范院校和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在此方面的不足。

四、在民族地区的“国培计划”中融入相关内容

“国培计划”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自其实施以来,“国培计划”对于提升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全国“国培计划”的基本模式和内容大体一致,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尤其是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区别。因此,民族文化素养作为民族地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如能依托“国培计划”,在民族地区的“国培计划”中有针对性地融入被培训教师所在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不仅有助于该民族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当地的和谐发展。